[来源][pzpg001][发表时间] 2023/02/02阅读次数:1105次
摘 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阐述价值转为生产价格理论时提出了成本价格范畴进一步考察的课题,同时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公司,无形资产评估也认为这一考察课题对于研究成本价格小于价值和生产价格课题以及对于资本家的生产目的来讲是没有必要的,从而不必进行深入分析。但是,专利评估,评估公司,房地产评估,房地产评估公司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公司,无形资产评估,专利评估,评估公司成本价格若以商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算,首先会引起成本价格范畴本身的误差,其次资产评估公司,无形资产评估,专利评估,评估公司,房地产评估,房地产评估公司会引起生产价格范畴的误差,再次会引起平均利润率计算的误差。这些问题的初步解决必须紧紧依据马克思的产业资本竞争理论、产业资本转移理论、商品供求不平衡理论、市场价格波动理论和两大部类交换理论,重新探索成本价格范畴和生产价格范畴的含义。成本价格范畴不能以价值为基础进行计算,而应该以价值的一定比例的改变为基础进行计算; 生产价格不等于成本价格( 以价值为基础) + 平均利润,而应该等于商品价值的按一定比例的改变。
关键词: 资本竞争; 成本价格; 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率; 创新
中图分类号: F014; F091. 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4970( 2022) 04 - 0060 - 05
DOI:10.16594/j.cnki.41-1302/g4.2022.04.005
一、资本竞争与成本价格范畴的重新
规定
( 一) 成本价格范畴修正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在阐述商品价值转化为商品生产价格理论时提出了成本价格范畴的修正问题。他指出,以前,我们分析的出发点是,一个商品的成本价格等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各种商品的价值。但是,一个商品的生产价格,对它的买者来说,可以进入另一个商品的成本价格,由于商品的生产价格会偏离商品的价值,因此,一个商品的包含另一个商品的生产价格在内的成本价格与它的包含另一个商品的价值在内的成本价格,就会发生偏离; 也就是说,如果把一个特殊生产部门的商品成本价格看作和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费的商品的价值相等,那就总可能有误差。这就是成本价格范畴的修正问题。
但是,马克思又指出,这一点对我们现在的研究来说,没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首先,商品的成本价格总是小于商品的生产价格这个论点,在这里仍然是正确的。其次,无论商品的成本价格能够怎样偏离该商品所消费的商品的价值,商品的成本价格总是既定的,它是一个不以资本家的生产为转移的前提,而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则是一个包含剩余价
值或利润的商品,这个过去的误差对资本家来说是
[1]184 - 185
没有意义的 。
总之,马克思一方面指出,成本价格范畴必须修正,否则可能引起误差; 另一方面又指出,成本价格范畴的修正研究对于成本价格小于价值或生产价格研究以及资本家的生产目的来讲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商品的成本价格等于生产该商品所消费的各种商品的价值这一理论毕竟只是一种假定,这一假定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那样———必须修正乃至放弃,转而以商品生产所消费的各种商品的生产价格为基础重新规定成本价格范畴。
( 二) 产业资本竞争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为了重新规定成本价格范畴,首先作出一些假定。第一,假定 A、B、C 三个生产部门构成社会总产业资本; 第二,假定不存在农业资本、商业资本、生息资本、虚拟资本等; 第三,假定 A、B 为生产资料部门,C 为消费资料部门; 第四,假定每个生产部门都投
资 100 单位资本; 第五,假定固定资本 = 0; 第六,假定资本一年周转一次; 第七,假定剩余价值率 = 1; 第八,假定每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 9 ∶ 1、
8∶ 2、7∶ 3; 第九,假定社会总产业资本维持简单再生产; 第十,假定生产方式不发生变革。
这样,第一年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如下:
收稿日期: 2021 - 09 - 12
作者简介: 安帅领( 1979—) ,男,河南鲁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经济转轨。
·60·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 年第 4 期
A. 90c + 10v + 10m
B. 80c + 20v + 20m
C. 70c + 30v + 30m
此公式记为起始公式Ⅰ。
其中,A 部门的利润率为 10% ,B 部门的利润率为 20% ,C 部门的利润率为 30% ,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为30060 = 20% 。
而上述“计算的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则只有通过产业资本之间的竞争才能获得。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从商品的价值出发可以得出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利润率; 但是,只有通过不同产业资本的竞争,这些不同的利润率,才能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因此,决定一般利润率的三个要素是: 第一,总产业资本所生产的总剩余价值; 第二,总剩余价值和总产业资本的比率; 第三,产业竞争,这里的竞争,是指投在各特殊生产部门的资本,力图按照各自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从总剩余价值中取得一份。具体的过程是: 资本从利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抽走,投入利润率较高的生产部门; 通过这种不断的流出和流入,也就是通过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所重新进行的分配,供求之间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比
, [1]218
例 以至不同的生产部门都有一般利润率 。或者说,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在于,他们逐渐把产业资本从利润率低于平均水平的部门取出,并逐渐把产业资本投入利润率高于平均水平的部门,或是逐渐按不同的比例把追加产业资本分配在这些部门当中。或者说,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在于,产业资本在各特殊生产部门的流入和流出,导致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从而导致商品的市场价格下降或上升,一般利润率或平均利润率随之形成。总之,产业资本的趋势是,通过竞争来实现总产业资本所生产的总剩余价值分配上的平均化,并克服这个平均化的一切阻碍。
因此,一切脱离产业资本竞争、产业资本转
移、生产扩大或缩小、商品供求改变和市场价格升
降的“成本价格研究”“平均利润率研究”“价值转形研究”“生产价格研究”等,都是不符合马克思的相关论述的。
但是,马克思又指出,产业资本竞争和产业资本转移问题不属于《资本论》的研究范围。比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指出,那种在不断的不平衡中实现的竞争,在资本和劳动力有更大的活动性、有更大的灵活性的条件下会进行得更快,但是,这
个问题的进一步说明不属于《资本论》的范围,而是
[1]218 - 219 。因此,实际上,
属于专门研究竞争的范围
马克思也并未对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说明。
不过,既然一般利润率、成本价格、生产价格范畴的形成离不开产业资本竞争理论,那就有必要对其展开进一步的创新研究,并且以其为前提和基础重新探讨上述范畴。一些学者也根据马克思的相关提示,推测马克思将在《资本的竞争》续篇中进一步详细分析资本的竞争或许多资本的相互作用、竞
争的实际运动、利润率平均化过程等内容,但是,
[2] 。
遗憾的是,其并未进行深入研究
( 三) 成本价格范畴的重新规定
依据马克思的相关论述,A 部门由于部门利润
率低于平均利润率,必然会抽走一定的资本投入利润率最高的 C 部门。我们假定,第二年初,A 部门抽走 20 单位资本投入 C 部门,这 20 单位资本按 7∶ 3比例加入第三部门,经过供求的改变,各个部门都得到 20% 的平均利润率。
这样,第二年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
A. 72c + 8v + 8m
B. 80c + 20v + 20m
C. 84c + 36v + 36m
此公式记为抽逃公式Ⅱ。
但是,A 部门由于供小于求,导致商品的市场价格上涨,从而,该部门获得 16 的剩余价值或利润; 而 C 部门由于供大于求,导致商品的市场价格下跌,从而,该部门获得 24 的剩余价值或利润。这
样,A 部门的市场价格就上涨 96 -88 = 1 。从
72 +8 +8 11
而,A 部门商品各个部分的市场价格都分别上涨
; 而 C 部门的市场价格下跌 156 - 144 = 1 ,从
1184 +36 +36 13
而,C 部门商品各个部分的市场价格都分别下跌
131。这样,第二年的社会总产品的市场价格就
变为:
A. 72 1112c + 8 1211v + 8 1211m
B. 80c + 20v + 20m
C. 84 1213c + 36 1213v + 36 1213m
此公式记为生产价格公式Ⅲ。
对于 A 部门而言,c 所包含的生产资料在本部门内部按上升的市场价格买卖,v 和 m 包含的生产
·61·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 年第 4 期
资料在两大部类之间按上升的市场价格买卖; 对于
部门而言,c 所包含的消费资料在两大部类之间按下跌的市场价格买卖,v 和 m 包含的消费资料在本部门内部按下跌的市场价格买卖。经过这样的交换过程,从最终的结果来看,A 部门投资 72c + 8v = 80,得到 16 利润; C 部门投资 84c + 36v = 120,得到
利润; B 部门投资 80c + 20v = 100,得到 20 利
润。从而,每个生产部门都得到 20% 的平均利润率。从总量上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 360,市场价格也为 360,它们是相等的。
整个社会总产品的价格变为下式:
A. 72c + 8v + 16p B. 80c + 20v + 20p
C. 84c + 36v + 24p
此公式记为虚假计算公式Ⅳ。其中,p 为利润。但是,必须始终记住,这仅仅是从投资和结果
的角度进行的一种“虚假计算”。商品的成本价格不应该以价值即 72c + 8v、84c + 36v 为基础进行计算,
而是应该以生产价格即 72 1211 c + 8 1211 v、84 1213 c + 36
1312v 为基础进行计算。因此,若以价值 72c + 8v、84c +
36v 为基础分别计算 A 部门、C 部门的成本价格,就必然发生马克思所讲的“误差”,这一点必须予以修正。
对于成本价格范畴修正问题,马克思还认为偏离和误差问题可以互相抵消。他指出,一个产品的生产价格,例如资本 A 的产品的生产价格,同它的价值相偏离,是因为实现在 A 中的剩余价值可以大于或小于加入 A 的产品生产价格的平均利润; 除此之外,在形成资本 A 的不变资本上,以及在作为工人生活资料因而间接形成资本 A 的可变资本上,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就不变资本来说,它原先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剩余价值,现在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并且这个平均利润可以大于或小于它所代替的剩余价值; 就可变资本来说,它等于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而必要生活资料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不过这一切总是这样解决的: 加入一种商品的剩余价值多多少,加入另一种商品的剩余价值就少多少,因此,商品生产价格和价值偏离的情况就会
[1]181
互相抵销 。
从上述推导过程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似乎值
得进一步商榷。这一论述没有考虑资本从 A 部门到
部门的抽逃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商品供求关系
·62·
改变、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就直接得出结论: 加入一种商品的剩余价值多多少,加入另一种商品的剩余价值就少多少,商品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情况会互相抵销。也就是: A 部门商品的价值为 90c + 10v + 10m,利润率平均化后,商品的生产价格为 90c + 10v + 20p,90c + 10v 不发生变化; C 部门商品的价值为 70c + 30v + 30m,利润率平均化后,商品的生产价格为 70c + 30v + 20p,70c + 30v 也不发生变化。因此,加入 A 部门商品的剩余价值多 10,加
入 C 部门商品的剩余价值少 10,从而,商品生产价格和价值偏离的情况会互相抵销。但是,一旦考虑到资本从 A 部门到 C 部门的抽逃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商品供求改变、市场价格波动问题,这一结论就难以成立。因为在我们的上述例子中,加入 A 部门商品的剩余价值多 8,加入 C 部门商品的剩余价值少 12,商品生产价格中包含的偏离价值的情况并没有互相抵销。
二、生产价格范畴的重新规定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第一年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
A. 90c + 10v + 10m
B. 80c + 20v + 20m
C. 70c + 30v + 30m
经过资本抽逃、转移,第二年的社会总产品的市场价格为:
A. 72 1211c + 8 1211v + 8 1211m
B. 80c + 20v + 20m
C. 84 1213c + 36 1213v + 36 1213m
此时,站在产业资本家的角度,从最初投资与最终所得来看,各部门都得到了 20% 的平均利润率,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但是,上面已经论述,这只是站在产业资本家的角度进行的一种“虚假计
算”而已。
只有这一商品的市场价格本身才能被称为商品
的“生产价格”。也就是把公式Ⅲ中的计算称为“生产价格”,而不能把公式Ⅳ中的计算称为“生产价
格”。以 A 部门为例,我们只能把 72 1211 c + 8 1211 v +
1112m称为“生产价格”,而不能把 72c + 8v + 16,也即成本价格( 以价值为基础) + 平均利润,称为“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 年第 4 期
产价格”。
因此,生产价格范畴必须重新进一步规定,它不能是成本价格( 以价值为基础) + 平均利润,而应是商品价值的按一定比例的改变。此时,社会总产业内部将必然存在失衡问题,即有些部门供给小于需求,而有些部门供给大于需求。但是,这一失衡恰恰是生产价格形成的必要前提。马克思也指出,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中,一般规律始终只是以一种极其错综复杂和近似的方式,作为从不断波动中得出的,但永远不能确定的平均情况来发生作用,平均化是在不断的不平衡中实现的。
三、平均利润率持续上升问题
从上面的论述还可知,第二年的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为:
A. 72 1211c + 8 1211v + 8 1211m
B. 80c + 20v + 20m
C. 84 1213c + 36 1213v + 36 1213m
显然,商品的价值总额依然等于生产价格总额,都等于 360。但是,资本转移、市场价格升降的幅度不同等因素导致成本价格总额呈现下降趋势,
而剩余价值总额或利润总额则呈现上升趋势。在我们的上述例子当中,Σ( c + v) = 298. 04,呈现下降趋势; Σm = 61. 96,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平均利润率等于 20. 79% ,高于第一年的 20% ,呈现上升趋势。
因此,如果从第二年的生产价格出发,第三年的生产价格还要作出进一步的新的调整,平均利润率也还要进一步平均化。这一过程只是上述第一年
向第二年转化的重复。假定 A 部门抽逃 15 单位资本,B 部门抽逃 5 单位资本,使得各部门都获得20. 79% 的平均利润率。那么,第二年的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公式变为如下公式:
A. 65. 05c + 7. 23v + 7. 23m
B. 76c + 19v + 19m
C. 91. 54c + 39. 23v + 39. 23m
从而,A、B 两个部门的市场价格都上升,C 部门的市场价格下跌,因此,第三年的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 新意义的生产价格,包含新意义的成本价格) 变为如下公式:
A. 71. 43c + 7. 94v + 7. 94m
B. 76. 5c + 20. 2v + 20. 2m
C. 85. 06c + 36. 45v + 36. 45m
从结果来看,站在产业资本家的角度,每个生产部门都得到 20. 79% 的平均利润率,因此,“虚假计算”公式为:
A. 65. 05c + 7. 23v + 15. 03p
B. 76c + 19v + 19. 75p
C. 91. 54c + 39. 23v + 27. 19p
但是,资本转移、市场价格升降的幅度不同等因素又导致成本价格总额继续呈下降趋势,而剩余
价值总额或利润总额则继续呈上升趋势。如此循环下去,平均利润率就从 20. 79% 上升为
7.94 +20.2 +36.45 =
( 71.43 +7.94) + ( 76.5 +20.2) + ( 85.06 +36.45)
20. 97% 。
因此,在假定生产方式不发生变革的条件下,资本转移、市场价格升降的幅度不同等因素,会导致平均利润率呈上升趋势,从而,这一趋势也是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一种阻碍和抵消因素。另一方面,商业资本既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又加速产业资本周转,在此过程中,既要考虑产业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引起的平均利润率的提高,又要考虑资本转
移、市场价格升降的幅度不同等因素引起的平均利润率的提高。这两者都会对社会最终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产生影响。
四、结论
马克思的产业资本竞争理论是其成本价格理
论、平均利润率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实际上,在《资本论》中,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等范畴的数学例证是马克思在缺乏产业资本竞争条件下作出的,这些数学例证本身与马克思本人多次强调的产业资本竞争理论和产业资本转移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马克思也指出这些“数学例证”存在“误差”。其后,一些学者抓住这种误差,从而否定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3]; 一些学
者则继续循着马克思的没有资本竞争的“数学例证”道路,构建相关数学模型去证明马克思生产价格理论的科学性,从而引发旷日持久的学术论
[2,4 - 6] 。现在,必须重新回到马克思产业资本竞
争
争与生产价格形成密切相关的理论轨道上来,以产业资本竞争理论和产业资本转移理论为基石重新构建相关“数学例证”,从而把马克思的价值和生产价格理论研究逐步推向深入。
·63·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 年第 4 期
[参 考 文 献] 型的探讨[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 9) : 22 - 30.
[5]王志东. 转形研究与马克思经济学[J]. 海派经济学,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2016( 2) : 73 - 89.
1 马克思. 资本论: 第 3 卷[M .
[] ] 中国社会科学,1999 ( 5 ) : 21 - [6]曾永寿. 转型论争问题真实性考察: 兼与胡代光、马艳、
2 丁堡骏. 转型问题研究[J .
34. 白暴力、丁堡骏、余斌等商榷[J]. 海派经济学,2016
[] ] ( 1) : 159 - 175.
3 林金忠. 所谓“转形问题”的方法论症结[J . 经济学家,
2011( 6) : 12 - 21.
[4]马艳,严金强. 转形问题的理论分析及动态价值转形模 [责任编辑 杨 倩]
Innovation on Category of Marx’s Cost Price and Production Price
An Shuail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China)
Abstract: In the third volume of Das Kapital,Marx put forward a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category of cost price when he elaborated the theory of value transformation into production price. At the same time,he also be-lieved that this investigation was not necessary for the study of cost price less than value or production price,and the purpose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so there was no need for in-depth analysis. But if the cost price i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commodity value,first of all,it will cause the error of the cost price category itself. Secondly,it will cause the error of production price category. Finally,it can lead to calculation error of average profit margin. Pre-liminary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must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Marx’s theories of industry capital competition, industry capital transfer,commodity supply and demand imbalances,market price fluctuation,and the theory of ex-change between two large classes,to reexplore the meaning of cost price category and production price category.
Cost price category should not b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value,rather,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nge of the value in a certain percentage; production price is not the cost price ( on the basis of the value) plus average profit,instead,it should be the value of the goods changed in a certain proportion.
Key Words: capital competition; cost price; production price; average profit; innovation
·64·
|